122.122章:-《七十年代纪事》
第(2/3)页
“记得,怎么了?上次有个机会,可是她正在备考,就没提。”
“现在又有个空缺了。”
“什么空缺?”薛逢来了兴致,她也一直留意,可惜没碰到合适的。
慕雪寻笑嘻嘻地道:“铁道部宣传部的。虽然是平级调任,但这可是铁道部啊,而且比淑芳姐现在的工作单位地位高多了。如果淑芳姐乐意的话,我就叫阿迟帮下忙,淑芳姐工作出色,足以担任这个职务,不算咱们以权谋私。”
薛逢想了想,“不见得可以。淑芳要是考上大学,来年三月份就得上学,一上好几年,就算是保留职务也会让人说闲话。”
“这……这怎么办呀?”慕雪寻面露焦急之色。
“真是两难啊!我看,还是问问淑芳的意思,她保留古彭市那边的工作,肯定没人说什么,毕竟她在那里工作那么多年,获得了不少荣誉。调任到这里就不行了,刚调任过来没几个月就去上几年学,肯定有人不满,还得另外派人负责属于她的工作。”
“那好吧,我问问淑芳姐。”
慕雪寻叹了一口气,真是白高兴一场,她以为很快就能见到齐淑芳了呢。
薛逢笑道:“你别这样,淑芳要是知道了,肯定会多想。就算不住在一起又怎么样?难道不住在一起你们感情就淡了吗?”
“小婶,我忽然觉得你说得好有道理。”
“去你的。”薛逢笑骂了一句,“另一件事是什么?”
慕雪寻立刻想起来了,“淑芳姐不是说想买房子的吗?”
“是呀,你有消息了?”薛逢眨了一下眼睛,随即反应过来,“淑芳什么时候说的?以她的性格,不确定自己有没有被录取,应该不会提前让你帮她看房子吧?”她之所以受到齐淑芳寻找房子的委托,还是因为贺建国很快就会进党校进修。
慕雪寻抿嘴笑道:“很早啦!不过不是为了高考说的,而是她说喜欢四合院,让我帮她留意一下,现在有两处四合院想出手,不知道她中意哪个。”
“哪两个?”
“一个就在我们家后面,是个一进的小四合院,原来四合院里的人搬到单位盖的新房里了,四合院就空下来了,一共七八间房,院子面积不小,要价五六千。”因为国家退还不了从郁家抄走后或是遗失或是销毁的很多东西,就根据陈迟的要求,把郁家祖宅给了他,慕雪寻很希望齐淑芳住在那里,这样两家可以经常来往,实在是太美好了。
薛逢道:“五六千块钱?淑芳手里只怕没这么多钱。另一个呢?”
“另一个更贵呀!这家人在浩劫中出了事,算是家破人亡吧,现在就剩一老一少祖孙两个了,都不打算继续住在首都,想卖了国家还给他们的院子找机会去香港定居。呃,小婶,你别跟别人说,他们家那个孙子和阿迟关系不错,才透露给我们知道,想让我们帮忙找买家悄悄进行。这是三进院落,位于什刹海,风景清幽,要价五万块或者八斤黄金。”
“这么贵?”薛逢吸了一口凉气,她手里攥着薛父和慕青云、自己三个人的积蓄,一共也才三万多,一座院子居然要价五万块!
慕雪寻点头:“别看这么贵,有的是外国人想买呢!”
“这么大一个院子,修缮保存也不容易,处处花钱。你跟淑芳发电报说明情况,我看她肯定买不起。你问问她……算了,我自己问她要不要我帮忙,我手里还有点钱,三年五载估计用不着。”薛逢开始盘算自己手里的黄金。
齐淑芳是她亲妹妹,性格又很讨人喜欢,她很希望齐淑芳定居首都。
而且,她和齐淑芳想法一样,住自己的院子最舒服,住楼房啊或者和人合住一个院子虽然邻里之间十分亲热,但也很容易出现是非。
慕雪寻道:“我手里也有不少钱,淑芳姐需要的话,我可以先借给她。”
发了几封加急电报,简单地说明了一下。
齐淑芳吓呆了。
她知道历史上四合院会卖出天价,难道现在就已经是天价了?
五万块钱或者八斤黄金啊,她……买了部分文物,又给金教授带走一百,她手里现在还剩一千六百多块钱,差了好几十倍!
她高估了自己的存款,低估了四合院的价格。
还没房改呀,就这么贵了,等房改,是不是得翻几番?
她迅速翻出自己家里积存的所有金条金饰,除了七斤的金锁和平安的金手镯金脚镯不在内以外,其他的都找出来了,包括马天龙第一次挖掘出来的几件金饰和马天龙藏匿东西时用的金盒子等,用秤一称,总共四斤二两多,距离八斤黄金还差三斤八两。
三斤八两也就是一千九百克。
虽然国际金价比较高,两百多美元一盎司,但是银行收购价是十一二块钱,按十二块钱一克来算,一千九百克就得两万多块钱。
贺建国进来就看到金盒子里的金条金饰,惊讶极了,“你把这些东西拿出来干什么?”
“我托雪寻给我们看房子,可是钱不够,金子也不够。”齐淑芳沮丧着脸,“人家要价五万块钱或者八斤黄金。”
贺建国吓了一跳,“什么房子这么贵?”
“四合院,一所三进的四合院,地理位置很好,而且四合院在浩劫期间因为有大人物入住,所以几乎没有损毁,相反,还专门修缮了一遍呢!”
“你怎么想起来买四合院?别的房子不可以吗?”
“可以是可以,但是只有最好的买下来才划算呀!我想买个大院子住一家人嘛!”齐淑芳一边把金盒子合上,一边说道:“我跟你说,经过这场浩劫,保存完整的四合院越来越少了,就像古董一样,等到了盛世太平的时候价钱一定节节升高。”首都的房价可是在历史书上记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哦,还有上广两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