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大梁帝国】-《唐朝那些事儿》
第(1/3)页
内斗不止
三藩刚刚平定,后汉朝廷的内斗又开始了。不仅将相不和,即使君臣之间也是明争暗斗,文臣与文臣,武将与武将,文臣与武将,大臣与天子,各方势力斗的不可开交,搞得整个朝局乌烟瘴气,人心惶惶,最终将后汉朝廷拖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在介绍这场内斗之前,我们先介绍几个关键性人物。
——冷酷将军史弘肇。史弘肇,字化元,今河南郑州人。
跟刘邦一样,史弘肇出身农民,但不喜务农,整天游来荡去,耍弄拳棒,横行乡里,被乡亲们作为不务正业、游手好闲的反面教材教育自己的孩子。后梁末年,朝廷下诏,命令每七户人家出一个人当兵,史弘肇就此参加了后梁军队,由于他基础好,武艺高,因此被选入禁军。
后来又做了石敬瑭的贴身侍卫,刘知远被调到太原驻守时,将他要到自己手下,提升为都将,并兼任雷州刺史。
后来,刘知远称帝,代州王晖反叛,投降了契丹,史弘肇奉命征讨,一鼓作气拿下代州,不久被授任许州节度使,兼侍卫步军都指挥使。当时驻守上党的王守恩请求归降,契丹命令大将耿崇美领兵越过太行山,直取上党,刘知远让史弘肇前去迎敌,支援王守恩,史弘肇刚到潞州,还没等交战,契丹兵就退走了,史弘肇再接再厉,一路进兵,泽州、河阳等地纷纷献城投降。
凭着史弘肇这支勇猛善战的生力军,刘知远顺利地占领了中原地区,并最终占领了后晋的首都开封城。
不久,史弘肇又跟随刘知远北上攻打魏州,回来后因功加授同平章事,成为了当时朝廷中的实力派人物。但跟大多数武将一样,史弘肇也有个很大的缺点,那就是专横冷酷,不懂变通。
不管对百姓、下级、同僚还是上级。也不管战时还是平时,这个特点都在他身上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三藩叛乱时,京城里人心惶惶,流言在坊间与朝廷疯狂蔓延。当时史弘肇掌管禁军,
负责京师治安,他采取铁血手腕毫不留情的打击了造谣传谣之人,有人在大街上被抓到后二话不说就被就地正法;有人抬头看在白天出现的太白星,因此被认为私观天象。有反叛之心,而被腰斩;有百姓因酒后跟士兵争吵,而被诬陷为恶语伤人,并被处死,
暴尸街头。史弘肇还亲力亲为,亲自过问刑狱,只要认为有人有罪,就下令抓过来,草草过堂后,史弘肇有时就伸出三个手指头。属下马心领神会,就会将犯人拖出去斩了。
与此同时,一系列酷刑也被广泛使用,断舌、抽筋、折足等等层出不穷,
这一系列恐怖政策导致的效果也是立竿见影,不仅谣言止住了,百姓们连话都不敢说了,即使看到路上别人丢的东西也没有人敢随便去捡。
被冤枉之人的家属也更是案息事了,不敢申诉,唯恐再遭不幸。史弘肇治军也相当严厉。凡是他手下的将士,不管是谁,只要违犯军纪,绝不宽恕姑息。曾有一个指挥使。由于不听调遣,被史弘肇当场乱棍打死,将士们见状都吓的两股战战,几不能走。
在跟其他大臣和将领甚至是皇帝的交往中,他仍然秉承这一做法,尤其对文臣。他更是鄙视,经常说:‘这些文人让我无法忍受,他们总是轻视我们这些武将,说我们是小卒子,真是可恨!真是可恨!‘
这一喜恶标准,让他对同是武将出身的郭威极力拉拢,凡但对文臣出生的主政大臣苏逢吉,则是处处作对。
——不知大体的杨邠。杨邠,魏州冠氏人,史弘肇的坚定盟友。年少时为州府掌管名籍的官吏,后唐租庸使孔谦,是他妻子的伯父。
孔谦任度支官时,补杨邠为勾押官,历任孟、华、郓三州粮料使。刘知远任邺都留守时,任杨邠为右都押衙,后汉建国后,升为枢密使、检校太傅。杨邠出身小吏,不喜文士,与苏逢吉等人互不对眼。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