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渐渐临近的“战争”-《奋战在第三帝国》


    第(2/3)页

    很现实的问题,的的确确就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英国建造出来的大批战舰都要面临淘汰。

    1929年的世界性经济危机马上就要到了,介时几乎所有国家都会遭受重创,倒是那些封闭性高一些的国家本来该怎么样还是怎么样。

    如果李奇没有记错,从1929年到开战之初,英国根本没有下水并服役多少新舰船,导致破交战开打之后,仅仅是一年的时间就需要依赖于美国佬的支持。

    也就是说,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英国的新锐战舰其实规模并不大,被寄予厚望的一些战列舰吧,似乎也是多灾多难的情况,导致德三海军一艘俾斯麦罢了,就惊得英国佬不得不动用整个本土舰队来进行围杀。

    当然了,李奇那些话却是无法说出去,他说了德意志的海军也不会信。

    德意志海军自然是需要大建的,但是一直到1940年之前,规模肯定是大不了,有太多的资源需要划给陆军和空军,这样一来海军只能是暂时靠边站。

    对于海军的发展,海面舰只大概就是四、三、一、一,既是轻巡四艘、重巡三艘、战列一艘、航母一艘,这绝对已经是极限。然后潜艇肯定不能缺,实际上到1939年阶段潜艇的持有量不能低于180艘,然后每月更应该在建造上比损失量高20%。这样一来潜艇到1940年的时候有望超过300艘。

    “岸基海航机,我们的制胜关键在这里。”李奇一点都没有掩饰对空军的重视:“发生在美国那边的一次真实有效的实验,已经证明来自天空的炸弹可以轻易摧毁任何一艘战舰。如果说一颗炸弹炸不毁,那就用两颗、三颗、四颗……直至将战舰炸沉!”

    阿尔弗雷德.萨尔瓦奇特先是有些发愣,然后点头:“是的,我们也已经做了相关的实验,的确可以这么干。”

    “不止是炸弹,鱼雷也可以利用飞机作为承载!”李奇在说一件真理:“未来不会再是巨舰大炮的时代了,现实的趋势是谁拥有更多的航母,谁就拥有多么多的输出。用代价轻微的飞机,仿佛苍蝇一般地围殴一艘看似强悍的战舰,然后将她击沉。”

    德意志这边也有“巨舰大炮派”和“航母派”,只是没有向日本海军的矛盾那么尖锐。真实的情况是,德意志海军已经集体想着航母派在发展,现实就是现实,有了证据的现实更加是现实。

    德意志陆军抓住了时代的脉搏,利用法国和英国理论家的理论搞出了自己的“闪击战”,甚至是充分利用了英国和法国的研究产品,坦克和其余的装甲兵器,发展出了属于自己体系的装甲兵器。

    意大利有人提出空军致胜论,德意志这边立刻有人进行跟进,很快发现一个国家确实需要一支强大的空军。但是到了德意志这边,说是用空军就可以获取战争的胜利这一观点却普遍不被接受,认为任何的兵种最终其实还是在为步兵做配合,不管是什么样的战争,步兵始终会是主力。

    说得真好。难道不是吗?不管是装甲兵器,还是航空兵器,最终还是在为步兵对土地的占领进行服务。因此,德意志陆军的那帮家伙,研究出来的“闪击战”核心理论就是,不管各个装甲师怎么狂飙,不管空军怎么强势,为的就是突破,切断敌方的后勤,造成敌军的混乱,给予最为震撼的精神打击,然后再由后方跟上的步兵师(摩托化步兵师或骑兵师)来围歼惊慌失措的敌军。

    一再反复利用装甲兵和空军的配合,寻找并撕裂敌军的防线,一再让敌军认为后路已经没有了,亦是切断后勤,这种战法其实并没有多么复杂的地方,但是在即时的通信,还有各方的协调上,肯定是要存在一个强悍的指挥中枢,更加需要能够不负使命执行战术的军官。

    德意志的陆军并不缺少优秀的军官,汉斯.冯.塞克特先是拿十万陆军当成军官的种子在训练,后面又加入了2.5万。总数12.5万啊!一个个拉出去最好都能成为一名合格的班长,更不用提本来就是军官的那批人,连长可以当营长,营长可以任团长……,哪怕是集团军指挥官也是涌现出一大批。

    有了这12.5万的底子,再加上一系列的措施,李奇认为到1936年开始进行扩编,陆军完全不会有什么问题,就是在一些容克军官上面需要进行一些处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