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豪杰如土士如铁(下)-《覆汉》


    第(3/3)页

    “还有二人,皆在本县。其中一人,唤做杨俊,字季才,乃是陈留名士边让的学生,亦是本县名门子弟;另一人姓王名象,字羲伯……他这人家中很穷,只能靠给人牧羊为生,偷偷读书被主人发现还被当众锤打,却是被杨俊发现,然后为其赎身,并为其娶妻成家。不瞒将军,这二人虽然年轻,却全都是个饱学之士,将军不妨取之用于文字。”

    公孙珣缓缓颔首,然后手下不停……毕竟,边让的学生,文字水平无论如何都不至于太差劲,而这种牧羊偷学的奴仆,就更是让人相信他的才能了。

    “郡中还有三人,却是以武事闻名的……将军不知道,当日你自涿郡引轻骑南下到我们河内,之前马元义的残部在军中四处作乱,郡中承平日久,一时无法抵挡,只有两个人聚众而出,护住了乡中。一人唤做韩浩,一人唤做方悦,还有一人唤做郝萌。”司马直继续言道。

    公孙珣愈发下炭如有神起来,毕竟这三位他居然直接知道两个,只是想不到郝萌居然不是并州人而是河内人。

    不过,写完三人名字后,公孙珣却忍不住抬头多问了一句:“叔异兄如何不再点评一二啊?这三人孰优孰劣?”

    “用武之人哪里需要我来点评呢?”司马直当即微笑摇头。“将军可是海内名将!”

    “武事亦通文事,”公孙珣倒是不以为然。“为将者固然要论勇悍持重,但也要论个人德行的……叔异兄只说哪个最得你看重便是。”

    “我以为韩浩颇有操守,非只是一勇之夫,或许能有大用。”

    这个名字出乎意料,因为他恰好是公孙珣没听过的那个,也就是公孙大娘未曾提及的人物……然而,如今对司马直个人品质与眼光都有了一定信任的公孙珣还是在韩浩这个名字下用黑炭轻轻画了一条线。

    “还有呢?”公孙珣接着再问。

    “将军都要将我掏空了。”司马直也无奈起来了。“我虽然一直在郡中,却因为要守孝缘故六年间未曾离家,郡中知道的人其实不多,这些已经是极致了……”

    “叔异兄何必过谦,尽管说来。”

    司马直被逼的没办法,只能尽力接着说下去:“其实还有一人,乃是我学生,刚刚加冠,将军不妨用之为郡吏,加以锻炼,这便是些许私心了……”

    “叔异兄尽管说名字。”

    “此人唤做赵咨,字君初,也算是同县名门……其实我们县中也就是司马、常、杨、赵四家而已,不过,将军不必去礼聘他,我待会让人去喊他一声便是。”

    公孙珣失笑摇头:“还有呢?”

    “委实没了!”司马直无奈言道。

    “叔异先生刚才还说,你们县中乃是司马、常、杨、赵三家为冠族。”旁边吕范忍不住替自家主公挑明了意图。“为何常林、杨俊、赵咨都有,却无姓司马的人物呢?”

    司马直恍然大悟,却是抬手往西面一指:“既如此,我那族侄已经十四岁,过年便可束发,我来做主,今日便让他束发,然后从将军为吏如何?”

    公孙珣得意大笑……世族子弟束发为郡中吏,只要不是那种不入流的小吏,一般是不耽误正经出身的,也是常见的政治传统。但无论如何,能让司马朗来做跟班,倒是意外之喜了。

    便是吕范也满意的点点头,毕竟从他的角度来看,未必知道司马这个姓氏在自家主公心中的特殊含义,可司马朗其人乃是司马氏主脉嫡长,来与自家主公做门房小吏,倒也足够表达这司马氏的诚意了。

    于是乎,众人皆大欢喜,而公孙珣扔掉手中只有指头大小的木炭,细细看了一下手中名单,计有:

    张范、张承、张昭;

    常林、韩玄;

    杨俊、王象;

    韩浩、方悦、郝萌;

    赵咨、司马朗。

    累计足足十二人!

    而按照司马直所言,其中既有文学之士,又有咨政人物,既有堪为爪牙之人,又有能抬高身价的名门望族,还有如赵咨、司马朗这种刚刚可堪一用的青少年。

    而且,其中还有数名人物,乃是可以与公孙大娘那些故事做映照的,可见这个名单绝非虚妄。

    尤其是司马直格外推崇的常林居然在韩玄之前,韩浩,居然在方悦、郝萌之前,更是公孙珣格外期待。

    —————我是格外期待的分割线—————

    “珣既平黄巾,威德卓著,加于四海。拜卫将军,领河内守,士民闻之,多鼓舞。其渡河至温县,见名士司马直,取求河内才德事,直遂于榻上言之,太祖自囊中取纸笔记之。墨尽,乃自炉中取炭书之不止。直见之,大叹曰:‘将军位高权重,犹自求贤若渴,今取河内士尽入囊中,何事不平乎?’乃起而拜,尽出胸中河内豪杰。”——《汉末英雄志》.王粲

    PS:如无意外,晚上还有一更还昨天少字的尴尬。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