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云之一-《三体前传:球状闪电》


    第(2/3)页

    “张彬以前叫过这个名字,‘文革’中改的,因为让人想起赫鲁晓夫。”

    我和赵雨好长时间不说话,还是老王打破了沉默,“这也不算太巧,你们都是干这一行的嘛。那是个挺不错的后生,腿疼得咬破了嘴唇还靠在床上看书。我让他歇会儿,他说从现在起他就要抓紧时间,因为他这辈子已经有了目标,刚有的,他要研究那个东西,还要制造出它来。”

    “研究制造什么?”我问。

    “滚地雷呀!就是你们说的球状闪电。”

    我和赵雨呆呆地对视着。

    老王没有觉察到我们的表情,继续说下去:“他说要用一辈子的时间去研究那东西,看得出来,在山顶上见到滚地雷他就迷上它了。人就是这样,有时不知怎的就迷上了一个东西,你这一辈子都甩不了它。就说我,二十年前的一天做饭取柴火时,扒拉出一个树根,正要扔进火里,觉得它很像只老虎的样子,就打磨打磨摆在那里,还真好看,从那以后我就迷上了根雕,就为这,我退休了还留在山上。”

    我这才发现赵雨的房间里确实有大大小小不少根雕,他向我介绍这都是老王的作品。

    以后我们再也没有谈到过张彬,虽然我们心里都想着这事,但这事给我俩的震撼用语言很难说清楚。

    吃完饭后,赵雨领着我在夜色中的气象站里转了转。当我们走过他们那个小小的招待所的唯一一个亮着灯的窗户时,我惊奇地停住了脚步,看到了房间里那个白衣姑娘,里面就她一个人,两张床上和桌子上铺满了翻开的书籍和图纸,而她则在屋中来回踱着步,像在思考什么。

    “嗨,礼貌些,别往人家的窗子里偷看。”赵雨从后面推了我一把。

    “我在上来的路上见到过她。”我解释说。

    “她是来这里联系雷电观测的,来前省气象厅打了招呼,但没说是哪儿的,肯定是个很大的单位,他们计划用直升机向山顶运设备呢。”

    没想到第二天下午就遇上了雷雨。山顶上雷暴的震撼力是山下无法相比的,这时的泰山好像是地球的避雷针,仿佛把宇宙间所有的闪电都吸引过来了。屋顶上闪着电火花,让你浑身一阵阵麻木。这里的闪电与雷声之间几乎没有间隔,那一声声巨响震撼着你的每一个细胞,你感到脚下的泰山被炸得粉碎了,灵魂也被震出了躯壳,恐惧地飘荡在一道道雪亮的闪电之间无处躲避……

    我看到了那个姑娘,她站在走廊外侧,任凭狂风吹散她的短发,那苗条得看上去有些柔弱的身躯,面对着黑色浓云中闪电的巨网,在惊心动魄的雷声中一动不动,构成了一幅令人难忘的画面。

    “你最好往里站站,那里不安全,再说都淋湿了!”我在后面对她喊。

    她从对雷电的陶醉中回过神来,向后退了两步。

    “谢谢,”她扭头看了我一眼,动人地一笑,“你可能不相信,只有这时,我才感到片刻的安静。”

    很奇怪,在这密集的雷声中,你说话必须大声喊别人才能听清,然而她只是轻轻地说出口,那轻柔的话音却奇迹般地穿透这声声巨响,我听得很清楚。现在这个神奇的姑娘对我的吸引力已超过了雷电。

    “你这人很特别。”我说出了心里话。

    “听说您是搞大气电学专业的?”她没有回应我的话。

    这时雷声弱了下来,我们可以从容地谈话了。我问她:“你们要在这里观测雷电?”从赵雨那里我感觉到她的来头似乎不便提及,于是就这样说。

    “是的。”

    “侧重于哪些方面?”

    “雷电的生成过程。我并不想贬低您的专业,但现在的大气物理学界连雷雨云成电这样最基本的问题都众说纷纭,甚至连避雷针是怎样起作用的都搞不清呢。”

    我马上知道,即使她不是搞大气物理的,在这方面也有相当的涉猎。雷雨云成电原理正如她所说的还没有一个令人满意的理论,至于避雷针的防雷原理这样似乎连小学生都能回答的问题,从理论上也真是没搞清楚——近年来通过对避雷针金属尖端放电电量的精确计算,得知其远不能中和雷雨云中积累的电荷。

    “那你们的研究很基础了。”

    “最终目的是很实用的。”

    “研究雷电生成过程……人工消雷吗?”

    “不,人工造雷。”

    “造……雷?干什么?”

    她嫣然一笑,“猜猜?”

    “利用闪电制造氮肥?”

    她摇摇头。

    “用闪电修补臭氧空洞?”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