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七 铁打的豪绅,流水的县令-《聊斋子不语》


    第(3/3)页

    他自己如此狭隘,便以为全世界的人都同他一般,如此狭隘。

    而袁府那边,袁四爷,也就是袁举人,带着人便去敲了县衙的“冤鼓”。

    “咚!”

    “咚!”

    “咚!”

    皂役一见,这不是举人老爷吗?

    当下便去请师爷,请县太爷了。

    县太爷名叫白荣升,钱庸三十四年同进士出身,在翰林院熬了八年,又东筹西凑,拿出了两千两银子,走了门路,熬到了外放做官。

    毕竟现在考上了进士,也不一定有官做。

    白荣升原本以为读书当官就能造福百姓,结果在翰林院磨了八年,磨掉了锐气,接触了官场门路。

    改造合格之后,放下了心气,开始行贿之后,才有了外放做官的资格。

    原先在山西做了五年县令,因为捞钱捞得多,又多捐了一些,调到了富裕地方做知县了,等着捞够了成为知府的本钱,就可以高升了。

    而袁举人是什么人?是白荣升捞钱的左膀右臂,地方豪绅,百姓的钱三七分成,豪绅的钱如数奉还的那种豪绅。

    再者,大家都是“读书人”,各自有几分体面,诗词歌赋,扬州瘦马,琴棋书画,这些总有人跟着讨论风雅不是?

    此时袁举人敲了鼓,站着公堂之上,也不必跪白荣升。

    白荣升亲切问道:“文杰啊,你这是怎么了?来我这里诉状啊?”

    “大人,学生府邸昨日来了强人,抢了钱财不算,还杀了我夫人,最后还放了一把火,此乃穷凶恶极之巨寇,在此江宁,若不擒拿归案,只怕人人自危啊?”

    “?他抢走了多少钱?”白荣升问道。

    “金银细软无算,货值几万两白银。”

    “若大人能擒拿其归案伏法,学生愿将讨还的钱财全数用来修缮县衙,做义堂善房。”

    “此外,学生还出三千两,以作破案之资费。”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