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章 宣室问对(终)-《汉大也》
第(2/3)页
眼看天色黯淡下来,虽然明天也可以接着问对,但时间紧迫,刘启一刻也不想浪费。
朝堂大局势是明朗了,但眼下的危机可还没去呢!这才是头悬的利刃。
刘启犹豫了片刻,才有些难以启齿道:“如今吴王刘濞四处勾连党羽,恐有叛乱之势。奈何诸侯虽欲为变,勋贵却弗为使。”
就差明说自己是孤家寡人了,虽然还有晁错这个御史大夫帮他维稳朝堂,但眼下最重要的应对之策是动用军队,以备不测。
奈何勋贵不配合。
不然历史上晁错也不会提出“让刘启亲自率领军队去抵抗七国联军,他留守长安,效仿萧何当年在后方为刘邦提供粮草支持了”。
但凡将军们能靠的上,也不至于让皇帝御驾亲征。
既然说开了,刘启也不在乎脸面了。
他急问:“先生,朕当下该如何做?”
杨玉淡淡道:“废削藩令,悬崖勒马。”
周仁下意识看了晁错一眼,终究还是要废削藩令,此令一出,意味着他主政三年的彻底失败。
晁错沉默不语。
景帝忙问:“如此就能止诸侯反叛吗?”
杨玉摇头:“天下已成鼎沸之势,废削藩令只能扬汤止沸,只如此恐还不能。还需釜底抽薪,抽离祸乱之源。如此,才有可能慢慢止息。”
“祸乱之源是?”景帝忙问。
“吴王刘濞”杨玉斩钉截铁道。
景帝呼吸不禁急促了起来:“该如何做?”
杨玉面色凝重至极,他扫视周围,宦者宫人皆已屏退,空旷的室内只有他们四人。他目光在晁错与周仁脸上扫过,心中检索着史籍资料中有关两人的记载。
最终杨玉松口气,此二人历史上没有背叛之举,应没有走漏风声的嫌疑。
实在是事关重大,由不得杨玉不慎重。可以说哪怕他谋划了一大堆,但只要接下来的事走漏一点风声,一切都将功亏一篑。
这是杨玉打入历史的一颗楔子,他要靠这个楔子钻出的洞,挤入历史长河,烙下自己的印记。
可以说,这件事的成败承载着杨玉插手朝堂的契机与可能性。
此事若不成,杨玉也不用想别的了,趁早走人吧。
见杨玉如此郑重,刘启一下提起了心神,抑制不住心头狂跳。周仁不安的动了一下身子,微微避开杨玉的锐利目光,唯有晁错直视杨玉,眼睛一眨不眨。
晁错是何人,论心智坚定,谁人能胜过他这个法家之人。
此刻,他眼底犹带有一丝审视。
他由御史大夫退回内史,代表的可不仅是职位的变动,而是分量与地位的倒退。有退必有进,毕竟皇帝身边缺不得重臣与要人。
他退下了,由谁补上,已经不言自明。
自己犯了大错,晁错心甘情愿认罚,对退位让贤没有怨言。但此位置事关重大,不是谁都能胜任的。
毕竟要起到引领天子的重任,其一言一语都可能影响天子,一些举措更是可能获得天子认可,直接变成政令。
故,杨玉要证明他有能胜任的资格。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