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一十八 遇事不决,祸水东引-《玄德》


    第(1/3)页

    刘备希望哪怕就算他已经死了,但是【遇事不决,祸水东引】这个思维方式已经成为了第三帝国与往后所有王朝的行事准则之一。

    这真的很重要。

    他希望以后一旦出现什么问题,所有人第一时间所想到的不是反思,不是思考自己的错误,而是立刻认为这是别人的错误,并且迅速转向外部寻求解决方案,祸水东引,转移矛盾。

    无耻,但是快乐。

    就好比当年金国一旦被蒙古人打了,他们不会想着加强改善自身,而是立刻想着向南发动战争,向南宋寻求弥补。

    混到这个地步,混到快要亡国灭种了,还能觉得这是南宋的错而不是自己的错,何等的无耻呢?

    但是,这种思维模式却从未出现在南宋身上。

    南宋上上下下,从朝廷到民间,从未有过如此的思维模式,这实在是一种巨大的遗憾。

    活在这个混沌的世界上,如果没有改变世界的能力和志向,那就要有点无耻的精神,就要有点哪怕洪水滔天也不能耽误老子及时行乐的思维。

    不能觉得什么都是自己的错误。

    一旦出现争执,就觉得是自己的错误,要反思……为什么不换个思维呢?

    有没有一种可能,这是别人的错?

    有没有一种可能,就算是我的错,我也能通过武力和战争,让别人认识到这是他们的错误,而不是我的错误?

    增量争夺战虽然一样残酷,但是好歹,它可能是对外的。

    顺着这一思维模式,直到找到了新的增量点,或者引无可引,再也找不到任何的增量点。

    真到了那个地步刘备也没有任何办法,只能看着人类走向存量争夺的残酷战争,大部分人被排挤出这场战争走向死亡,一直到人口和资源再度匹配。

    残酷吧?

    但至少这种模式在走到尽头之前,发动的主体是幸福的,他们无需经历残酷的存量争夺战,只需要眼睁睁看着别人经历残酷的存量争夺战,然后还要认为那是他们的错误,而不是发动这场战争的主体的错误。

    不过这其中也是有问题的。

    正如之前郑玄所提出来的那个问题,即开拓方面的严峻难题。

    如果没有很好的准备的话,开拓得不到成果,大量财富投入进去却得不到产出,看不到足够的增量,那么第三帝国迟早还是要回到那个存量争夺的模式当中,在混乱中走向崩溃的末日。

    所以,必须要有成果,必须要有收入,比如要有明明白白的增量点放在全社会面前,从而形成全社会的共识。

    要连垂髫小儿都能知道对外开拓进取可以赚大钱。

    等这个思维成为大家的普遍共识的时候,第三帝国就算是跳出那个该死的循环圈子了,可以走一条前所未有的道路了,可以抛弃掉毫无意义的“谦虚”了。

    而为此,刘备需要做出非常多非常多的工作。

    首先第一点,他要让汉帝国拥有远洋航行的能力。

    正如之前他所了解的,这个时代人们对航海的理解还相当初级,且航行工具非常有限,没有指南针没有相对应的航海知识,甚至于航海的大船都是平底的船只。

    这样的船只抗不了风浪,风浪一大,船只就会整体倾覆、四分五裂,所以远洋航海都是靠着海岸线行驶。

    安全倒是安全,但是也失去了很多的可能性,所以刘备在扬州地区,在关羽造船的同时,推动了远洋海船的技术革新,即创造尖底船舶。

    在船只的构造之中增加龙骨和尖底的概念,增强海船抵抗风浪的能力,增强船体的坚固程度,至于风帆、舵之类的存在,古人也不是傻子,长久的摸索之中,这些事物也逐渐的出现在了海船之上,只是尚且不成体系。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