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四章 李谕子-《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


    第(3/3)页

    这个问题很犀利,也很本质,李谕说:“我认为他们也是全同粒子,不然原子的性质就会出现细微差别,它们组成的整个世界都将乱了套。”

    在这个世界,真心是弱肉强食,利益至上,国家之间哪有所谓的公平、道义?别人不仅不会坐视你强大,甚至还会拼命阻拦。

    海森堡那时候属于硬碰,因为他也是研究了好久才知道原来自己费了大劲弄出来的东西,数学界早就有人搞出来了(仅限数学部分)。

    他能进入索末菲的研究所挺幸运,现在研究原子光谱这种量子问题的研究所没有几个大学开设。

    但中国代表团肯定不能接受,这不还是相当于丧权辱国嘛!

    在与顾维钧会面时,他对李谕失望地说:“我们还是彻底失败了,虽然竭力争辩,要求由德国直接向中国归还夺去的权利,但毫无效果,最高会议决定把方案列入巴黎和会的对德和约,不会再就中国问题进行讨论。”

    而理论上的研究,则要靠另一个还没出山的量子力学大神——狄拉克,以及一些其他的物理学家,如费米等人的工作慢慢完善。

    他指的还是这时候的巴伐利亚的那些动乱,海森堡挺不安分的。

    李谕笑道:“祝你好运。”

    虽然巴黎和会要在一个月后才会正式举行签字仪式,但对中国代表团来说,结果已经注定。

    比如他提出的矩阵力学,对同时期绝大多数物理学家来说,根本就不知道在讲什么!

    因为这时候矩阵(或者干脆叫线性代数)只有少部分数学家搞,没有一个物理学家会研究莫名其妙的矩阵。

    “我们知道,宏观世界中任何两片树叶都不一样,任何两个鸡蛋也都不一样。

    林德曼点了点头:“他不像个学数学的。”

    陆徵祥附上了自己的意见:他认为第一、二种都不现实,只能采取第三种。

    别说一战了,打得更惨烈的二战之后,世界格局还是没有多大变化,也就用几千万条生命确定了国家和边界线。

    不过梁启超在北洋政府没有形成最后决策之前,将消息提前公布,似乎有超越程序之嫌。

    底下突然有个学生举手:“院士先生,我能问个问题吗?”

    虽然绕了弯,但这件事完全展示了他在数学、物理两方面的巨大天赋。

    身处近代史,李谕完全明白了为什么历史教科书会写一句:资产阶级革命失败是因为他们有软弱性。

    “在微观领域,我认为存在‘全同粒子’,而且它应是一个基本的规则。

    北洋政府那边,众议院立马召开会议准备对内阁施压。

    估计多年后海森堡得感谢他的拒绝,甚至由衷说一句“看人真准!”

    梁启超绝对想不到自己的一封电报有这么大作用。

    “你非常聪明。”李谕说。

    在慕尼黑接下来的几天,李谕写出了关于“全同粒子”的论文,准备投给《science》。这算开个头,“全同粒子”的实验证实要等到1980年代。

    很难判断梁启超的动机是什么,他的初衷肯定是想通过向政府和国民发出警告,要求他们向和谈代表施压,令其千万不要在和约上签字,爱国之心油然可见。

    多年后学界证实,电子、光子是全同粒子,质子、中子这种复合粒子也是全同的(虽然它们还有夸克结构)。

    后面的事他已经知道。

    福斯说:“那个叫做海森堡的学生,我好像见过。”

    李谕好奇道:“教授为什么这么评价海森堡?”

    国民外交协会也作出几项决定:5月7日国耻纪念日(二十一条而来),召开国民大会,如巴黎和会不能同意中国的主张,即请政府撤回专使。

    更多的电报则发往巴黎中国代表团,警告代表团不得在巴黎和会上签字。

    甚至直接警告陆徵祥:“公敢签,请公不必生还!”

    dengbi.net      dmxsw.com      qqxsw.com      yifan.net

    shuyue.net      epzw.net      qqwxw.com      xsguan.com

    xs007.com      zhuike.net      readw.com      23zw.cc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