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四章 打劫-《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


    第(2/3)页

    “你认识我?”李谕问。

    土匪说:“俺以前是援法的华工。”

    李谕问:“为什么回乡又落草为寇?”

    土匪说:“我们不是落草为寇,我们要反抗!”

    李谕叹了口气,没有再说什么。

    土匪把证件还给李谕:“俺知道您,您是好人,孙先生也夸过您,您可以走。”

    李谕说:“这几个美国人是洛克菲勒基金会的,来中国是为了建学校;这位桑先生是法国人,搞考古的,抓走也没什么好处。”

    土匪说:“李大学士,洋人我们必须作为人质。”

    看来这伙人主要就是劫洋人,扩大事态严重程度,来要挟北洋政府。

    混乱了大半天,临近中午才清点完人数,孙美瑶的大部队押着二十多个外国人和三十名中国人离开了铁路线。

    他们撤退得甚至非常有序。

    火车员工又花了几个小时修复了被破坏的一小节铁轨,才在惊慌之下重新发动了火车。

    到达京城后,李谕看到报纸已经报道了这场“临城大劫案”。

    各国公使非常恼火,因为这时候能来中国的外国人可没几个是普通游客,大多是上流人士乃至外交官。

    各国公使随即向北洋政府发了措辞严厉的照会文件,在他们看来,这很可能会演化成下一场义和团。

    山东是直系的地盘,曹锟立即命令山东督军带着两万军队前往临城。

    不过公使团担心孙美瑶撕票,决定和他们谈判。

    有意思的是,那个美国记者鲍威尔倒成了孙美瑶一方的代表……

    这老哥借着这件事成了民国时期鼎鼎大名的记者。

    最终的结果嘛,是北洋一方向土匪支付8.5万银圆,自治军改成“山东新编旅”。

    就是说——被招安了。

    不过还没当上半年旅长,二十五岁的孙美瑶就被邀到一场“鸿门宴”,六百多人全被机关枪扫死。

    他们的斗争经验还是太少。

    话说记者鲍威尔知道后异常气愤,认为此举违背了此前签订的协议。

    ——

    这场“小风波”过后的几天,端方的一位后人端翼突然找上李谕,套近乎道:“李大学士,家父当年和您有过几面之缘。”

    李谕随口问:“什么事?”

    端翼说:“现在家道中落,我们有批货想出手。”

    他说得很委婉,其实就是想卖文物。

    端方生前当过两江总督,很有钱,收集了大量文物,家中现在还有不少宝贝。

    李谕无语道:“什么东西?”

    端翼说:“一套商朝青铜鼎。此前经过福开森先生的介绍,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愿意拿出20万元购买。不过我们怕事情泄露,卖给洋人落个不好的名声,所以找到您。”

    端方收藏的这套鼎非常牛。大部分青铜器出土都不可能很完整,更别提是一套完整的十多件了,否则不可能开到这种价格,关键上面还有铭文,很容易去断代。

    李谕知道这套文物后来流失到美国了,叹道:“好吧,我接手。”

    端翼高兴道:“太好了!这样不仅有了银子,还不用当卖国贼!”

    李谕心想,你们也知道有心理压力。

    次日,前往端府交割时,李谕感觉自己似乎真成一个收藏家了。

    这是笔大买卖,足够霍霍上几年,端翼心情非常好,说道:“好东西就得卖给识货的!地安门街上那些内务府不懂行的就算握着宝贝,也卖不上价。”

    “内务府?”李谕问。

    端翼说:“都是公开的秘密了,内务府的人还有宫里的太监,动不动就会偷几件宫里的宝贝出来卖,今年甚至开了几家古玩店铺。”

    李谕突然想起今年好像紫禁城会失一次火,就是因为溥仪想要清点建福宫的宝物,当晚建福宫就被烧了精光。

    建福宫是紫禁城里新修的建筑,专门用来储存乾隆喜欢的一些文物。里面还有很多从未打开过的大皮箱,都是历年各地进贡的东西,封条已经贴了上百年,相当于紫禁城里收藏文物宝贝最多的一个仓库。

    这场火灾造成的文物损失非常重大,而且原因太荒谬,按照溥仪自己的说法,就是几个太监担心受罚,用大火毁灭证据。

    距离小朝廷被赶出宫只剩一年,太可惜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