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章 宣室问对(二)-《汉大也》


    第(2/3)页

    彼时少帝在位,文帝为代王,未曾登皇帝位,以王者受皇帝玺符,乃僭越也。故文帝不受,不欲留人口舌也。

    十,闰九月,己酉晦(二十九日),文帝进入都城长安,宿长安代国官邸,朝廷众臣共护送到官邸。丞相陈平等人再次跪拜奏曰:‘少帝刘弘等人皆非孝惠皇帝子,不应侍奉宗庙做天子。大王乃高帝年长之子,应继承皇统。臣等恭请大王登基为帝!’

    文帝再辞曰:‘奉祀高帝宗庙,乃重事也。吾没有才能,不足以奉祀宗庙。希望请楚王考虑一个合适的人,我不敢当此重任。’

    彼时楚王刘交尙在世也,其为高祖弟,先帝季父,宗室长者也。家有长者,由长者主持公事乃应有之礼。

    群臣三请,文帝才谦逊地按宾主的礼仪面向西,辞谢了三次,又按君臣之仪面向南,辞谢了两次,方即天子位。

    三请三辞,丝毫不敢有违古之礼仪。

    十一,文帝傍晚入未央宫,当夜便拜宋昌为卫将军,镇抚南北军,张武为郎中令,宿卫宫中。

    此为握军队于手中,先解决安危倒悬之事也。

    十二,行殿中,夜下诏书曰:‘近来诸吕用事擅权,谋为大逆,欲以危害刘氏宗庙,赖将相列侯宗室大臣诛之,皆伏其辜。朕初即位,其赦天下,赐民爵一级,女子百户牛酒,大酺五日。’”

    说到这里,杨玉停顿了下,格外加重语气道:“此为去不义之名,正群臣之伦,安众人之心也。”

    若不下这道诏令,就凭周勃等臣子诛杀少帝的行为,无疑会背上一个弑君罪名,群臣人心惶惶,必会生出事端。

    类似于汉初之际,因评定功劳艰难,刘邦迟迟没有封赏群臣,拖得旷日持久,结果惹得属下人心动荡不安。刘邦在洛阳南宫,看到大臣三三两两聚集密语,就好奇问张良这些人在做什么。

    张良点醒道,陛下不知道吗,在谋反也。刘邦大惊,问天下初定,为何要谋反。张良就说,陛下迟迟不封赏功臣,群臣不安,以为天下已经平定了,群臣无用,陛下欲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绝。

    刘邦惶恐,忙问该如何是好。张良就献计说,陛下平生最憎恶谁,不妨就先封赏谁,群臣见陛下连最憎恶的人都封赏,必不会忘掉他们,由此心安矣。

    然后刘邦就捏着鼻子封了与自己有宿怨,曾多次辱他的雍齿为什方侯,然后又催促丞相御史大夫赶快评定功劳,施行封赏。群臣这下安心了,纷纷说“雍齿尚为侯,我属无患矣。”

    文帝此举有异曲同工之理,下了这道旨,算是为周勃等群臣诛杀少帝的行为定了性,不是弑君,而是平乱,罪臣都已伏诛,众臣有功无过。同时也在法理上昭告天下,自己登基的合理性。

    要知道,少帝还没死,文帝身为藩王就进了长安,真要追究起来,文帝也摆脱不了叛乱的罪名。

    并通过初即位为由,大赦天下,赐民爵一级,女子百户牛酒,大酺五日。以举国同庆,同贺的名义来驱散大汉朝堂的血腥阴霾,安定天下人心。

    杨玉虽说的隐晦,但景帝暗暗颔首,看来已经听明白了。

    杨玉接着说:

    “十三,冬,十月,庚戌(初一),徙琅邪王泽为燕王。”

    看似只有一句话,但隐含意义重大。
    第(2/3)页